在一块碎片上固定自己

Posted by Wue on 2021-01-02

2020,是孤独的一年。

卡尔维诺说,重负之下人们
会奋不顾身扑向某种轻
成为碎片。在把自己撕成更小
碎片的快慰中认识自我
我们的力量只够在一块
碎片上固定自己
折枝。写作。频繁做梦——
围绕不幸构成短暂的暖流
感觉自己在孤岛上。
岛的四周是
很深的拒绝或很深的厌倦
才能形成的那种蔚蓝
——《孤岛的蔚蓝》陈先发
选自《横琴岛九章》

我的氧气已经支撑不到明天了


关于坚持

过去我认为做运营是需要有灵气的。现在我认为,运营犹如橡皮泥,兼收并蓄,因势而变。要懂产品,懂得如何用高效的方式将产品价值传递给售前、传递给用户、传递给客户。要懂商业,懂得如何找准产品可衔接的价值链。要懂内容,懂得用怎样的介质让信息流动。

2020年原期望的工作成果,自己认为没有达到,但问心无愧的是从没有停下踽踽独行的步伐。

这一年里一大部分的时间,都在思索工作与行业,看了近20本职业相关的书,上了至少3套课程,浏览了无数的职业文章,还考了PMP。

下半年也终于开始对外输出了一些东西。个体、组织、产品、商业、社会,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我为之着迷,也想梳理出自己的思绪。试图从社科视角出发,思考商业的问题后,认真地写了十几篇文章,也收到了不少鼓励和小小的积极反馈,这是2020年最为意外的收获。

6月运营群的年中复盘局上,朋友分享了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你想要去左边,并且确定无疑要这样做,那么一个向右边走的人就不该影响你,使你偏离自己已经选择了的方向,否则你会感到困惑。”

2020年,鼓起勇气离开了让我困惑的人,努力习惯孤独。偶尔有一些至丧的深夜,像漂浮在海上一样。

我的氧气已经支撑不到明天了,那今天最后再努力一下看看——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情,坚持过了那些黑暗的时刻。

成为一个微小的抵抗者


关于女性主义

2020,开始被家长催找对象、被催婚。

常在想,如果真的没有结婚生育,未来的人生会快乐吗?10年后的生活会是怎样?这一年,我继续观察着未婚、独身的姐姐们,也咨询过年长的前辈们,得到的反馈依然没有让人明晰。

曾多次告诉父亲——“我明白你的催婚是希望我有一个幸福的生活,但是我认为目前另一种道路会让我更幸福,那么只要我最终是快乐而幸福的就是达到了你的目的,所以你可以忽视我和别人不一样吗?”

父亲总觉得我是读书把脑子读傻了。后来不得不放弃用这套逻辑去打动父亲,开始走耍赖的路线:“好的,明年就开始找对象。”

转眼,“明年”已经成为了“今年”。至今,我依然对婚姻有着怀疑,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家庭的分工感到矛盾。

2020年,我读了《女性主义》《单身女性的时代》《私人生活的变革》《欲望的演化:人类的择偶策略》《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》《亲密关系》《送奶工》,看了不少讨论女性与婚姻制度的论文,听了一些关于女权运动的讲座,也默默关注着网络上相关的议题。吸收了许多过去陌生的概念,如母职惩罚、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、社会建构论等,也大体明白了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与认识论。

读得越多,越绝望。一方面感到自己缺乏力量和勇气同另一个人走进婚姻,另一方面也对要长久地抵抗社会压力这件事情感到绝望。

易卜生说:“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,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!”作为一个懦弱的、偏温和的女性主义者,我的不发声、不作为也构成了困难重重的现状的一部分。希望自己在逐渐自洽且更有力量后,可以走出沉默的大多数。

在此之前,只能接受未来的不确定,继续做这两件事情:

  • 为自己营造安全感,通过提升物质能力和阅读更多书籍
  • 与能够互相吸引、能够对话的人尝试和谐相处,接着顺其自然

一起看愚蠢的晚霞吧


关于亲密关系

好像是从某一期播客里听到的观点——“爱”不仅是一个名词,它还是一个动词。如果不会无条件地出于情感而付出,那么其实还是把交往、恋爱当作一种交易,这谈不上真正的爱。当自己真正能够有安全感地去付出的时候,也许才是学会爱、感受爱的时候。

是啊,在寻找亲密关系之前,要首先找到自己,明白自己的阶段性需求和终极需求。人在不同阶段对亲密关系的向往,对伴侣的要求,往往就是自己需求的投射。要分清自己喜欢或被吸引,是因为对方的特质还是仅仅因为对方满足了你当下的某种需求?当现阶段的需求不复存在的时候,还能被对方吸引,还会喜欢对方,还会继续在一起吗?

而所谓的找到自己,成为自己,就是完成自我认同的过程。在没有完成自我认同的状态下,人是脆弱的,容易感受到伤害的,想法是易变甚至是充满矛盾的,这时候建立的关系,会格外脆弱。

2020,是逐渐实现自我认同的一年,也是练习独处的一年,希望独处可以成为一种技能,避免被独处的孤独感拉入抑郁,利用独处的时刻与自己对话,与世界交谈。

无休止、不可预测的对话


关于阅读

约翰·W·加德纳曾说: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发展过程,如果我们愿意的话,这也是一个无休止的自我发展过程,是我们自己的潜能与我们所处生活环境之间无休止的、不可预测的对话。

在我看来,阅读,就是我与世界之间无休止的、不可预测的对话。

2020,看了约50本书。按照分类来看,职业发展类以外,社科类读了19本,新闻与传播读了6本,文学小说读了3本。

最最推荐的六本是:

  1. 《风险社会》乌尔里希·贝克
  2. 《文凭社会》兰德尔·柯林斯
  3. 《女性主义》李银河
  4. 《私人生活的变革》阎云翔
  5. 《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》周雪光
  6. 《扫地出门: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》马修·德斯蒙德

其实仅仅看读书的数字,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阅读量,因为除了看成体系的书以外的阅读量,可能也有几百万字。所以我不再执着于将自己的阅读任务严格设定为看多少本书,也不再执着于看书一定要逐字逐句、从头看到尾。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,有甄选地阅读,逐步构建自己的人生知识谱系,就很好了。

2020,我的知识谱系算是初步搭建阶段。2021的阅读方向已定,待读书单已经排得很长,年终复盘与规划也早早完成,这让生活还算值得期待。

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,经历了毕生难忘的疫情,与父母进行了深刻的交谈,交到了新的好友,走近了山川与湖海,触摸到了目标的边角,也做出了突破自我的尝试…

当街头嘈杂,公共聋哑,愿身边仍有值得对话的人。

2021,依然是,与君共勉。